对谈书法教育家程一墨: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和妈妈都过上有意义、有意思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05-03 15:44:36

  原标题:对谈书法教育家程一墨: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和妈妈都过上有意义、有意思的生活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和妈妈都过上有意义、有意思的生活音频:进度条00:00 25:00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古籍文献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评委会委员,「一墨书社」创始人。

  很多妈妈出于让孩子写好字的目的找到程一墨,却在伴随孩子走入书法艺术之门后,意外收获了自尊自信提升、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改善等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好处。

  除了上课、练字,我还买了好多书来看,越学越充实,越学越开心,完全顾不上盯老公、盯孩子了。

  当我内在足够充实了,外界对我的影响就不那么大了;当我得到满足了,就不再向老公、孩子索求了。

  男性只要有份工作,能赚钱养家就行了;对女性的要求却是很复合的,除了工作,你还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你还要生好孩子、养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我看过一份报道,称女性生完小孩后,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抑郁,只是程度和排解方式不同。

  有些人程度轻些,还没意识到就过去了;有些人程度很重,家里人又不理解,就自己扛着。

  书法这门艺术对妈妈们很友好,它没有特殊设备需求、特殊场地需求、特殊时段需求,操作起来方便,妈妈们随时随地都能借助书法获得休息和放松。

  我家小朋友两岁多时,我太太终于能从日复一日的照顾孩子当中,腾出一点属于她自己的时间了,就到程一墨老师这里学书法,我充当司机接送她,也顺便开始蹭课。

  深入书法和它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学习后,她们由内而外散发出书卷气,自信也随着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而自然提升了。

  实际上,书法成为一个契机,让妈妈们从琐碎重复的劳作中抽离出来,重新沉淀自己,走上了自我觉醒、自我完成的道路。

  汉字最初产生于记录事情的功利需求,要记的事情越来越多,就需要记得越来越快;等记得足够多也足够快了,就必然在功利需求之上产生审美需求,产生艺术化的演进。

  从甲骨文到篆隶楷行草,书法进化了几千年;一个人一生几十年,同样要完成这样的进化。

  书法和人生,有着妙不可言的互文关系;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就变成对自己人生的观照过程。

  上小学、上中学、考大学、找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赚钱养家……好像都成了人生的KPI,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完不成任务,便会被评定为“没用”“废柴”。

  跟着这样的惯性行进,很多孩子才到青春期,就发现找不到生命的支点,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于是抑郁,自杀。

  很多大人呢,看似能像机器一样运转,完成社会功能,但心灵是没有归依的,人是漂浮于世的,所以特别容易受外境的影响,被焦虑、愤怒席卷。

  如果大人不能觉察和调试自己的异常状态,还会把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进一步加剧孩子的痛苦。

  以书法为入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我们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或许是破局的法门。

  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让原本是“门外汉”的普通人爱上书法、爱上传统文化,并乐此不疲地探寻下去。

  孩子学书不能坚持,很多时候是家长太着急了,急着向孩子要成果,逼着孩子赶进度,让孩子觉得压力山大,学习的兴趣就被破坏了。

  家长如果不太焦虑,有开放的心态,认可书法是个慢功夫,孩子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长环境。

  我印象很深,有的孩子学了三年,跟同学相比,写的都是最差的,但坚持下来,后边突然就出现井喷式的爆发。

  如果孩子学,而我不学,我可能每天会说“你怎么写成这样,你怎么还写不好”。

  跟孩子一起学后,我就不会自以为是地教训孩子了,亲自上手,就知道其中的难处了。

  希望孩子坚持,教学设计也很重要,要匹配孩子的心理,把课上得既专业又好玩儿。

  很多孩子五六岁就跟我学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连续坐那儿写一个多小时,实在违背天性。

  另外,我不会拿我的字作为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拿孩子写的第一个字做标准,只要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有进步,我就会鼓励。

  有些孩子写字手不灵活,但记文字学知识记得很牢;有些孩子记东西差一些,写的也差一些,但写字的时候敢下笔,课堂讨论的时候敢分享,我们都要鼓励。

  孩子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的所学能够帮助到别人,价值感和自信心就都提升了。

  比如会要求我,临帖必须临到跟帖一模一样,这个点就应该怎么写,这个横就应该怎么写。

  等我成为书法老师,我就想做孩子和书法艺术之间的一座桥梁,不是去灌输,而是去点燃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那么你写一个“大”字,第一笔的横,是可以写短也可以写长的,只要第二笔的撇随之调整,让字的整体达到一种平衡就可以了。

  就像不仅2加3等于5,1加4也等于5——引导孩子发现法度、规律,他们就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发挥创造了。

  再比如,《兰亭序》里有20个不同形态的“之”字,有些是扁的,有些是高的,有些是斜的,有些是三角形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20种形态背后,只有4种模式,教孩子们归类去学习,就能事半功倍了。

  在教授技法之外,引入文字学知识,可视化地展现汉字的演变,更能让孩子对汉字背后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畏。

  由于学业压力增大、亲子关系冲突、同伴关系冲突、体内荷尔蒙的突然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普遍会出现情绪问题,又很难自我化解。

  记得我就是在“危险的14岁”,不知如何应对外界压力和内心冲突,而无意识地钻进书法世界寻求庇护的。

  关起门练字的时候,没有人干扰我,没有人评价我,外界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也都暂时远去了,在宣纸上安放一个个毛笔字时,我的心仿佛也得到了安放。

  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不公平,有一些尔虞我诈,有一些背叛,但书法世界中没有,书法就是你付出一分,它就回报你一分。

  现实生活中,你也不太可能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频繁地换方向、换职业,而书法世界中,你可以尝试不同的书体,寻寻觅觅,最终发现适合你的。

  就像演员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多活了好几种人生,书法也可以帮助人触达不同的人性侧面,使自己完整起来,逐渐体会到:

  我不是只能以这一种面目示人,才能获得承认和奖赏;世界很宽广,而我有很多选择。

  黑白、大小、斜正、疏密、收放、浓淡……你一直要在这些对比关系里寻求平衡。

  草书应当楷书写,楷书应当行书写——看起来狂放不羁的草书,重要的是控制;看起来规规矩矩的楷书,重要的是写活。

  比如,我特别不喜欢快递敲我的门,我就写张“快递放门口,请勿大声敲门”,贴在门口;

  孩子开学了,新课本包完书皮,拿毛笔给他写上“语文书”“数学书”,都很有意思。

  从前走在路上从来不会注意银行、店铺的牌匾,现在就会琢磨了:这是什么书体?印刷的还是手写的?怎么落的款?装裱得怎么样?

  写字时一个笔画需要转笔管,怎么都掌握不好,程老师就提醒我们去观察摊煎饼的是怎么转动手里的小工具把煎饼摊圆的。

  熟悉了书法所蕴含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美学规律,插花变成粗的跟细的、高的跟矮的疏密相间,很有意境。

  连家庭主妇每天都要做的布置房间、搭配衣服,做出来美感都高一大截,跟别人不一样。

  您曾说,您追求的是“人书俱老”的境界。为书近40年,您看到自己发生了哪些心态上的变化?

  学书三年口出狂言,学书五年指点江山,学书十年沉默寡言,又过十年无需多言。

  年龄小的时候,学书法靠虚荣心驱动,是班级里写得最好的,学校里写得最好的,参加比赛总获奖,荣誉证书一大堆,初中就可以办展览,别人都标签我为“未来书法家”,谁找我题匾额我都敢题。

  你看到王羲之是一种风格,颜真卿是一种风格,柳公权是一种风格,赵孟頫是一种风格……每个人都有他的风格,你就会问:那我的风格是什么?就开始往内找了。

  这种风格有市场,就只写这种风格,这几个字买的人多,就只写这几个字,原来每年创作100幅作品,发现只有其中5幅大家常买,于是变成只写这5幅,不去学习,也不再创造新东西了,功力越来越低。

  不管社会大环境如何变化,名利的诱惑多大,我做的事情始终不变,我只需要向内看,关注我自己每天一点点的成长。

  写字,一定有状态好的时候,有状态不好的时候,接受自己最好的状态,也能接受不好的状态,人就平和了。

  可能一段时间你在一种书体上没有进步,放一放,回头再拿起来,就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人的情绪也一样,一定是在高兴和不高兴之间摆动,接受两极,在两极中间体会“平常”就可以了。

  书法是在动态当中寻找平衡,人生也一样,如果能用更高的、整体性的视角去看,就不会一叶障目,被眼前的际遇和表现左右。

  就像一个字你不能只看第一笔、某一笔,就说它好不好,你别着急,每个字最后都会趋向平衡的;

  孩子各个阶段状态不同,有不一样的变化,我们也不要要求孩子眼下、立刻、马上就必须怎么样,每个生命慢慢都会走向平衡。

  父母养好自己的身和心,就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生长环境和榜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2022年,尹建莉父母学堂全新推出【破界对话】栏目,旨在汇集同领域、跨领域名家、大咖、知音,碰撞观点、开拓视野、增加声量,共同感悟生命、体验成长、重写教育的常识。此文为【破界对话】栏目系列文章之一,更多好文,敬请期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杨枪枪,电视台主播,个人公众号:小杨说事儿(ID:xiaoyangshuoshier)。微博@杨晨太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